涨幅位居固废板块前列通源环境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日期:2025-06-01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通源环境新增垃圾填埋场环境整治订单中标金额超4亿元■◆,并且在■★◆★“主场◆◆★”安徽之外取得突破◆◆■★◆■,成功中标重庆市铜梁区太平生活垃圾填埋场“病害治理+整体封场”和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项目,该项目合同金额高达2.09亿元★◆■◆■。
展望未来■■◆★◆◆,通源环境表示还将积极拓展泛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产业★◆■■◆■,以及零碳、负碳领域新技术,构建环保、双碳“1+1”赛道模式,双轮驱动之下,公司长期价值将加速兑现。
针对市场变化,通源环境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去年在强化老客户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完成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通过定制化的服务措施加强了客户粘性,从而获得持续有效的高质量订单。
兴业证券的研报指出,环保行业最核心的仍是持续稳健运营能力,注重运营的传统环保业态在盈利确定性相对较高的加持下估值有望重估■◆■。此外,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产业300832)催生了新的环保治理需求,关注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具备较大潜力的龙头公司◆■。
在市场端,通源环境先后实施凤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淮北天汇污水处理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含氟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等工业含氟废水处理项目◆◆■★■,在工业废水业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先后中标蚌埠市怀远片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和淮上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升了在黑臭水体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是通源环境的传统优势业务。近年来,焚烧已正式超过填埋成为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主流方式■★★■★◆,但现阶段我国垃圾填埋场数量仍然众多■★★◆,停止使用时需要封场治理,控制垃圾渗滤液和垃圾填埋气体的污染,并起到生态恢复的作用。
5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等■■◆★★。
5月以来,伴随板块公司业绩的集中释放、行业利好政策的催化◆◆■■,固废治理板块持续上涨,同花顺300033)固废治理指数上涨8■◆.85%,多只个股涨幅超30%◆★■■■,其中通源环境(688679.SH)以接近60%的涨幅位居前三。
通源环境也正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培育公司新的发展动能和新的业绩增长点★■■★★■,先是依托子公司通源新能源进军光伏领域,再通过增资方式参与投资阿脒诺公司■■,进军环保新材料领域■★■◆,并都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公司光伏业务已实现销售收入超2亿元,总并网量67兆瓦以上,新材料业务的全球首座聚酯氨纶混纺面料循环再生示范工厂也已顺利建成并投产。
以通源环境为例,公司专精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业务■★◆,实现了固废污染治理及资源化、污水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领域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已完成垃圾填埋场建设及封场项目300余例◆■★★■★,完成市政污泥污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项目近200例,业务范围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国盛证券认为,通源环境通过成立办事处、在当地引入合作伙伴等方式积极开拓省外市场,重点布局华东◆■、广东、福建及西南区域,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叠加化债政策利好■◆■★,固废污染阻隔修复板块收入有望实现加速。
抢抓水环境市场机遇正是通源环境去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研发端■★■■★★,公司持续开拓污水处理新路径◆■★,研发含氟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涵盖了从废水收集■★、预处理、深度处理到最终排放的全过程★■◆◆,自主研发的“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固废治理板块重点逻辑在于:一是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大幅改善,分红提升;二是行业成熟期提质增效◆■■。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固废板块表现整体向好。2024年■◆★◆★,固废处理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493.72亿元,同比增长36.09%;归母净利润131.08亿元■■,同比增长31.73%。
5月16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及,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得益于此,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通源环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稳中有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转正■■◆◆,并以每10股0■■.5元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全年累计分红共803.3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6.94%。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不断加大垃圾填埋场治理力度,全国范围内垃圾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激增,2023年我国垃圾填埋场存量治理市场规模达83■★■★■.69亿元■◆◆★■,其中原地处理占比超90%★◆,搬迁填埋占比不足10%。